眾所周知,中國男籃在備戰(zhàn)亞洲杯預選賽時,早早就啟動了集訓計劃。在眾多的球員中,從最初的20人經過層層篩選,最終確定下12人名單,為與日本的比賽做好充分準備。他們在比賽中的表現(xiàn)十分出色,以壓倒性的100:58戰(zhàn)勝了日本隊。這一場勝利讓全隊士氣大振,然而當比賽轉戰(zhàn)至關島時,情況卻有所變化。
令人困惑的是,就在人們以為將由原先的陣容出征關島之際,F(xiàn)IBA官方卻更新了名單,公布了新的12人大名單。其中,有三名隊員因故離隊,而郭士強的愛徒再次被納入名單之中。
對于郭士強的用人策略,人們確實難以捉摸。在面對日本隊的比賽中,中國隊以42分的巨大優(yōu)勢獲勝,然而在關島的比賽前卻進行了人員調整。尤其是這次調整的名單中,高詩巖、趙嘉義和余嘉豪替換了趙繼偉、杜潤旺和周琦。這一變動讓人費解,特別是周琦、杜潤旺和趙繼偉等老將的離隊更顯得讓人摸不著頭腦。
杜潤旺在對日比賽中表現(xiàn)確實不盡如人意,其正負值為負數(shù),在射手的職責上既未能把握空位投籃的機會,又在防守時屢屢失守。因此他的離開也似乎合情合理。然而對于新加入的高詩巖則令人疑惑。高詩巖作為后衛(wèi)在本賽季CBA的表現(xiàn)尚可,但已年近三十的他是否還有培養(yǎng)的價值是值得商榷的。
在面對關島這樣的對手時,作為主教練的郭士強更應多給年輕球員機會,讓他們在國際比賽中歷練成長。然而在本次大名單中,楊瀚森等年輕內線支柱的上場時間卻少得可憐。練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年輕人需要更多的機會去感受國際比賽的強度與節(jié)奏。只有如此,他們才能更好地成長為中國男籃未來的中堅力量。
對于這一系列的變動與決策,大家有何看法呢?在籃球場上,策略的調整往往需要權衡利弊,而中國男籃的未來更需要年輕球員的崛起與成長。希望教練組能夠更加明智地做出決策,為球隊的長遠發(fā)展考慮。